【来源】为败酱科植物甘松和宽叶甘松的根和根茎。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多弯曲,上粗下细,长5-18cm.根茎短,上端有残留茎基,外被多层枯叶殖基,呈膜质片状或纤维状,外层棕黑色,内层棕色或黄色。根单一,有的数条交结,并列或分枝,长6-16cm,直径0.3-1cm;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表面皱缩,棕褐色,有细根和须根。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皮部深棕色,常成裂片状,木部黄白色。气特异,叶苦、辛,有清凉感。
【炮制】除净杂质,抢水速洗,捞出,切段,晾干。
【性味】味辛;甘;性温。
【归经】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醒脾健胃。主脘腹胀痛;不思饮食;牙痛;脚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感想末敷;或泡水含漱;或煎汤外洗。
【注意】气虚血热者忌服。
【附方】松香气《鸡峰普济方》:燥湿化痰;风疳虫牙方《圣济总录》:驱风杀虫;大七香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脾胃虚寒;甘松汤《普济方》:湿脚气。肾虚齿痛方《经效济世方》: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