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病理学 > 正文

伤寒|概述|病理变化

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变特征是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巨噬细胞反应性增生,以回肠末段淋巴组织的病变最为突出。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高热、神智淡漠、相对缓脉、脾肿大、皮肤玫瑰疹及血中白细胞减少等。

一、病理变化

伤寒杆菌引起的炎症属急性增生性炎症,主要是巨噬细胞的增生。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伤寒细胞——吞噬细胞胞浆中常吞噬有伤寒杆菌、受损的淋巴细胞、红细胞及坏死细胞碎屑,在病理诊断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伤寒肉芽肿或伤寒小结——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为伤寒肉芽肿或伤寒小结。伤寒杆菌引起的炎性反应的特点是病灶内无中性粒细胞渗出。

(1)肠道病理变化:病变主要累及回肠下段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根据发病过程和病变特点分四期,每期持续时间为一周。

髓样肿胀期:回肠下段淋巴组织肿胀、隆起于粘膜表面,色灰红,质软、似脑沟回,集合淋巴小结病变最典型。

镜下巨噬细胞增生明显,常吞噬有伤寒杆菌、红细胞和细胞碎片,称为伤寒细胞,由伤寒细胞聚集成的结节称伤寒肉芽肿。

坏死期:髓样肿胀的淋巴组织中心和局部粘膜组织发生坏死。

溃疡期:。由集合淋巴小结病变所形成的溃疡其长轴与肠纵轴平行呈椭圆形,孤立淋巴小结病变所形成的溃疡为圆形。由坏死组织脱落形成边缘隆起、底部不平、常深达粘膜下层的溃疡。坏死严重者溃疡可深达浆膜甚至引起穿孔,累及血管可出血

图中可见三个椭圆形溃疡,边缘稍隆起,溃疡的长轴与肠的长轴平行

愈合期:肉芽组织增生填补溃疡性缺损,并由边缘上皮再生覆盖。

(2)肠道外病理变化:

由于毒血症和败血症,病人出现持续高热,

中毒性心肌炎可引起相对缓脉,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引起肝、脾肿大、肠系膜淋巴结增生,其他如皮肤玫瑰疹(血管炎)、腹直肌凝固性坏死)、肠道病变引起的食欲减退、腹部不适等临床表现。粪便细菌培养在病程第二周起为阳性且逐渐增高,在第3~5周阳性率可达85%.若伤寒杆菌在患者胆囊内长期繁殖可成为慢性带菌者。

2.合并症

肠出血可发生失血性休克

肠穿孔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4课程

39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