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临床药理 > 正文

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卡托普利/氯沙坦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一)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

1.作用——降压作用快而强。

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使血管紧张Ⅰ不能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使醛固酮释放减少;

抑制缓激肽的分解,使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

降压作用快而强,对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降低作用。

2.应用

单独使用治疗原发性及肾性高血压

对中、重度高血压需与利尿药或钙拮抗药合用,以增加疗效。可防止高血压患者血管壁的增厚和心肌细胞增生肥大

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可改善症状和心脏泵血功能

3.不良反应

剂量过大致低血压;

久用可引起刺激性干咳,停药后可消失;

尚有高血钾、血管神经性水肿、肾功能损害,久用可降低血锌引起皮疹、味觉改变等症状。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二)氯沙坦

1.作用

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结合,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对心血管系统的生物学效应,具有降压、逆转心肌肥厚、防止心肌纤维化等作用。

2.应用

各型高血压;

心衰,适用于血浆肾素活性增高,血管紧张素Ⅱ增多所导致血管壁和心肌肥厚以及纤维化的慢性心功能不全;

保护肾脏,防止肾小球肥大、增殖及肾小球硬化。

3.不良反应

头晕、高血钾、体位性低血压等。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