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一枝蒿/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出处】《纲目拾遗》

【别名】蜈蚣草(《分类草药性》),乱头发(《贵州民间方药集》),一支蒿、飞天蜈蚣(《贵阳民间药草》),羽衣草(《贵州草药》),千条蜈蚣(江西《草药手册》),锯草(《内蒙古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蓍或西南蓍草的全草。夏、秋间开花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

①蓍(《尚书》)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茎直立,有棱条,上部分枝。叶互生,长线状披针形,长6~10厘米,宽O.7~1.5厘米,无柄;栉齿状羽状深裂,裂片线形,排列稀疏,锐尖头,有不等长的缺刻状齿牙,叶片半抱茎,两面披长柔毛,背面毛较密,开花时下部叶常枯萎。头状花序径5~6毫米,长6~7毫米,密集成复伞房花序;总苞钟状,总苞片卵形,卵状披针形或长四形,覆瓦状排列;周边舌状花,雌性,5~11朵,白色,花冠矩圆状,先端3浅裂;中心臂状花,两性,白色,花药黄色,伸出花冠外面。瘦果扁平,长圆形,有翼,无冠毛,长约3毫米,宽1毫米。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长于林缘、路旁、屋边及山坡向阳草地。分布东北、华北及西北等地。

本植物的果实(蓍实)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②西南蓍草。详土一枝蒿条。

【生境分布】产东北,华北及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干燥全草,多已折断,根头短,密生须根。全体被灰白色毛茸,茎之上部略有分枝,表面棕黄色略紫,有顺向细纹。断面中空,内表面白色。叶稍卷缩,灰绿色或棕黄色,叶缘裂片细小如蜈蚣足。花呈半球形,枯黄棕色。气微弱,味微苦。以干燥、完整、无根、无杂质者为佳。

【性味】

辛苦,微温,有毒。

①《四川中药志》:性微温,味辛麻苦,有毒。

②《陕甘宁肯中草药选》:味辛苦,性子,有小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心、肝,肺三经。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功能主治】

活血,祛风,止痛,解毒。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痞块,痈肿。

①《纲目》:蓍叶主治痞疾。

②《纲目拾遣》:活血解毒,去一切积滞、沉痼阴寒等疾,驱风理怯。

③《分类草药性》:治一切热毒,涂疮生肌。

④《东北药植志》:为健胃、强壮剂,又为痔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O.5~1钱;浸酒或入散剂。外用:捣敷或泡酒涂擦;研末调敷。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