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锥螺壳的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生境分布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锥螺壳

锥螺壳为锥螺科动物棒锥螺和笋锥螺的壳。

【拼音名】ZhuīLuóKé

【来源】药材基源:为锥螺科动物棒锥螺和笋锥螺的壳。

【原形态】1.棒锥螺,贝壳尖锥形,质坚,一般壳高108-132mm,宽约为高的1/5.螺层20-23层,每层高、宽度增长均匀。壳面微凸,缝合线深,呈沟状,壳顶尖细,螺旋部很高,约为体螺层的5倍。每一螺层表面有螺肋5-7条。肋间还杂有微细肋纹,体螺层上有螺肋9条。壳表黄褐色或紫褐色。生长线明显,有时形成褶襞,壳口近圆形,壳内面具有与壳表螺肋相应的沟纹,外唇薄,易破损,内唇较坚。厣角质,圆而质,圆而薄,易破碎,粟色。核位于中央。

2.笋锥螺,贝壳长尖锥形,质稍薄,尚坚,一般壳高145-168mm,宽约为高的1/5,螺层28-29层,壳顶尖细,极易断裂,缝合线深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螺层中部稍膨胀,每一螺层表面通常有螺肋5-6条,在体螺层约为11条,第2条间还具细肋。壳表黄褐色或淡灰紫色,生长线较稀,近边缘常形成细的纵褶。壳口近圆形,内面紫褐色。外唇薄,锐利;内唇略厚,上端染有紫色。厣角质与上种相同。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活于潮间带低潮线附近至潮下带40m深的泥沙质或软泥质海底。

2.生活于10-40m深的泥沙质海底。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东、南沿海。

2.为福建以南沿海羽见种。

【性味】味咸;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痔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摘录】《中华本草》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