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秃鹫的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生境分布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秃鹫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拼音名】Tū Jiù

【别名】狗头鹫、座山雕

【来源】药材基源:为鹰科动物秃鹫的肉或骨骼。

采收和储藏:捕获后,剖腹除去内脏和羽毛,肉入药。

【原形态】秃鹫,大型猛禽。通体大都乌褐色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头被以乌褐色绒羽;颈裸部分呈铅蓝色,皱领淡褐近白。背、肩、腰、尾上覆羽均暗褐;翼上覆羽以及次级和三级飞羽也均暗褐色,初级飞羽黑褐色;尾羽暗褐色,羽轴黑褐色;胸前密被以毛状绒羽,两侧各有一明显的一束蓬松的矛状羽。胸腹各羽微具较淡色纵纹;肛周和尾下覆羽褐白色;覆腿羽黑褐色。嘴黑褐,蜡膜铅蓝色,脚和趾珠灰色,爪黑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多栖息于海拔2000m以上的高山草原和山麓一带。单独或4-5只一起取食兽类尸体。在松树上营巢,每产1-2卵。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西藏等地。也见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浙江及福建等地。

【性味】味酸;咸;性平

【归经】入肺;肾二经

【功能主治】滋补养阴;消瘿散结。主治肺结核;甲状腺肿大;眼花目眩。

【用法用量】内服:肉:炖熟食用,100-200g.骨:烧存性研末,10-15g.

【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有滋补养阴的功效。主治肺结核。

【摘录】《中华本草》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