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鳟鱼的用法用量|功能主治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纲目》:鳟鱼,处处有之。状似鍕而小,赤脉贯瞳,身圆而长,鳞细于鲜,青质赤章。好食螺蚌,善于遁网。

【拼音名】鳟 Yú

【英文名】Trout

【别名】鮅、赤眼鱼、红目鳟、红眼棒、红眼鱼、醉角眼、野草鱼

【来源】

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赤眼鳟的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qualiobarbus curriculus (Richardson)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片及骨脏,洗净鲜用。

【原形态】赤眼鳟,体长,略呈圆筒状,后段稍侧扁,腹部圆,外形似草鱼。头呈圆锥形,吻钝,口端位,口端位,呈弧形。上颌两侧有两对短小的须,下咽齿呈圆形,侧线鳞45(6-7)/(3-V)48.背鳍3,7-8,无硬刺。胸鳍1,14-15.臀鳍3,7-8.体背深灰色,腹部淡黄色。体侧及背部每一鳞片基部有黑色斑,组成体侧的纵列条纹。背鳍深灰色,尾鳍后缘黑色,其他各鳍灰白。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江河流速较缓的水域或湖泊。为杂食性鱼类。

资源分布:北起黑龙江,南至广东,西自四川,东到江浙一带的江河与湖泊,均有分布。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胃经

【功能主治】暖胃和中;止泻。主治反胃吐食;脾胃虚寒泄泻。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00-200g.

【注意】患疮疡疥癣者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