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竹茹的用法用量|功能主治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炮制】

1.净制:除去杂质。

2.切制:除去杂质切揉成小团,将竹茹中的碎末,过粗箩,收集粗粉。

3.姜汁炒:取净竹茹,加姜汁拌匀,置之不理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取出,晾干。每斤竹茹用生姜3两。

4.姜汁焙:取净竹茹,加姜汁拌匀,稍闷,压平,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焙至两面显黄色焦斑,取出,晾干。每竹茹100kg,用生姜10kg或干姜3kg.

5.炒制:先将锅烧热,放入麦麸,炒至冒烟,加入竹茹翻炒至黄色,筛去麦麸即可。每竹茹10kg,用麦麸2kg.

6.砂制:取竹茹抖去灰渣,加飞朱砂细粉1%兑水适量搅匀后,喷晒竹茹,至染成均匀红色,晒干。

【性味】甘;微寒。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归经】脾;胃;胆经。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凉血。主治肺热咳嗽;烦热惊悸;胃热呕呃;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熬膏贴。

【注意】寒痰咳喘、胃寒呕逆及脾虚泄泻者禁服。

【附方】1.竹茹汤(《普济本事方》),温中降逆,主治胃热呕吐,症见呕吐酸腐,食入即吐,脘腹胀满,口臭而渴,嗳气厌食,舌黄脉数。2.涤痰汤(《济生方》),涤痰开窍,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3.温胆汤(《三因极一病症方论》),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以及惊悸不宁,癫痫等症。4.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清热除烦,理气化痰,主治痰热内扰,失眠,眩晕,心烦,口苦,舌苔黄腻。5.羚羊钩藤汤(《通俗伤寒论》),凉肝熄风,增液舒筋,主治肝经热盛,热极动风,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6.桔皮竹茹汤(《金匮要略》),主治胃中热盛,气逆上冲。7.竹皮大丸(《金匮要略》),治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8.竹茹汤(《圣济总录》),治伤暑烦渴不止。9.淡竹茹汤(《千金方》),治产后虚烦,头痛短气欲绝,心中闷乱不解。10.竹茹膏(《济生方》),治黄泡热疮。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