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
甘咸,凉。陈粟米:苦,寒。
①《别录》:味咸,微寒,无毒。陈粟米:味苦。
②《本草衍义》:陈粟米:性冷。
③《纲目》:咸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④《本草备要》:甘咸,微寒。
⑤《陆川本草》:甘,平。
【归经】
①《本草求真》:专入肾,兼入脾、胃。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少阴经。
【功能主治】
和中,益肾,除热,解毒。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陈粟米:止痢,解烦闷。
①《别录》:主养肾气,去胃脾中热,益气。陈粟米:主胃热,消渴,利小便。
②陶弘景:陈粟米:作粉尤解烦闷。
③孟诜:陈粟米:止痢。
④《本草拾遗》:粟米粉解诸毒,水搅服之;亦主热腹痛,鼻衄,并水煮服之。
⑤《日用本草》:和中益气,止痢,治消渴,利小便,陈者更良。
⑥《滇南本草》:主滋阴,养肾气,健脾胃,暖中。治反胃,小儿肝虫,或霍乱吐泻,肚疼痢疾,水泻不止。
⑦《纲目》: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煮粥。外用:研末撒或熬汁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