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石吊兰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别名】黑乌骨(《植物名实图考》),石豇豆(《草木便方》),石泽兰、大姜豆、小泽兰(《分类草药性》),岩豇豆、岩茶(《贵州民间方药集》),岩泽兰(《贵阳民间药草》),岩石兰、巴岩草,肺红草、蜂子花、瓜子草、石花(《湖南药物志》),接骨生、山泽兰、千锤打、产后茶(《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石吊兰的全草。8~9月采收,晒干。

【原形态】常绿小灌木,高达25厘米,攀附石上或树上。叶对生或3叶轮生;革质,长椭圆状拔针形,长2.5~5厘米,宽0.8~1.2厘米,先端钝形或尖,边缘具钝状稀锯齿,基部楔形或钝圆,主脉下面凸出;叶柄紫红绿色。聚伞花序腋生及顶生,花梗长约1厘米;萼深5裂,裂片狭披针形;花冠简状,白色至淡红色,长约5厘米,中部以上膨胀,2唇形,5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发育雄蕊2,退化雄蕊2;雄蕊1,于房上位。蒴果线形,长约7~10厘米,直径3毫米。种子细微,纺锤形,褐色,两端有褐色毛。花期8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岩石阴湿处。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性味】

甘苦,凉。

①《草木便方》:甘。

②《分类草药性》:苦,有毒。

③《贵阳民间药草》:甘苦,平,无毒。

④《文山中草药》:苦,凉。

【功能主治】

清肺消痰,凉血止血,祛湿化滞,通络止痛。治肺热咳嗽,吐血,崩带,菌痢,疳疾,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①《植物名实图考》:通肢节,治跌打,酒病。

②《草木便方》:消痰,追毒,化食,养阴血。治风湿气肿,头闷眼花,诸虚。

③《分类草药性》:治吐血,腰膝痛,去风除湿,跌打损伤。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⑤《四川武隆药植图志》:治妇女血气病。

⑥《四川中药志》:治妇女崩带,风湿痹痛,小儿疳疾及内伤喘咳。

⑦《文山中草药》:清热燥湿,消肿止痛。治菌痢,风湿疼痛,皮肤化脓性感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外用:捣敷。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