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光叶巴豆的用法用量|性味|功能主治|摘录

光叶巴豆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拼音名】Guānɡ Yè Bā Dòu

【别名】抱龙(傣名)。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光叶巴豆的根、叶。全年可采。

【原形态】乔木,高8~12米,幼嫩部分全被星状鳞片。叶互生或小枝顶端的近轮生,薄革质,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7~25厘米,宽3~9厘米,边缘有疏离、具腺体的细齿,侧脉每边10~13条,叶片基部的腺体通常着生在中脉的两侧;叶柄长1~5厘米;托叶钻状,早落。总状花序簇生于枝顶,长15~30厘米,被淡黄色或褐色星状鳞片,雌花散生在花序轴的下部,雄花密集于上部;苞片三角形,外面密被星状鳞片;雄花花萼裂片卵形,外有星状鳞片,花瓣长圆形;雄蕊12~15;雌花花瓣丝状,与萼齿互生;子房球形,花柱2裂,花柱分枝6.蒴果倒卵形,被星状鳞片。花期9月至翌年2月。

【生境分布】生于密林、疏林、山谷、溪边或山坡的灌木丛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分布云南及海南等地。

【性味】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通经活血,散瘀消肿,退热止痛。治跌打损伤,骨折,疟疾,胃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摘录】《*辞典》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