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短叶蹄盖蕨的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短叶蹄盖蕨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

【来源】

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东北蹄盖蕨的根茎。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除去须根,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60-75cm.根茎短而斜升,密被黑褐色、披针形鳞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叶簇生;叶柄长25-35cm,深禾秆色,基部黑褐色,膨大而向下尖削;叶片厚纸质,长圆状卵形,长35-40cm,宽20-25cm,三回羽状分裂;羽片长披针形,长15-20cm,宽5-8cm,密接,基部对生,下部1-2对缩短;小羽片近平展,钝尖头,基部略与羽轴合生,羽裂1/2-2/3,裂片先端有2-4个细锯齿;侧脉羽状单一,伸达齿端。孢子囊群长圆形,背生于裂片基部的上侧一脉;囊群盖线形,边缘啮蚀状。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70-1200m的混交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四川等地。

【性味】微苦、涩;凉

【归经】入大肠、肝二经

【功能主治】驱杀蛔虫;收敛止血。主治蛔虫病;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研末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用于驱蛔虫;外用治外伤出血。

【摘录】《中华本草》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