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黑络丸菌的用法用量|性味|功能主治|摘录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黑络丸菌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拼音名】Hēi Luò Wán Jūn

【别名】黑根须腹菌、黑络丸

【来源】

药材基源:为腹菌科真菌黑络丸菌的子实体。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除去菌索和泥土,晒干。

【原形态】子实体呈不远则球形,径 1.5-4cm.新鲜幼嫩时灰褐色,成熟后浅烟色至乌黑色,子实体初期生地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后半外露,表面贴生白色菌索,在于实体下部的如细根状。包被紧密,单层,厚220-270μm.孢体内部深肉桂色,腔室迂回呈迷路状。有不规则空隙。腔壁近乳白色,厚60-120μm.孢体黑褐色。孢子透明微具淡褐色,长椭圆形,短棒状,壁平滑,内含1-2枚油滴,(5-7)μm×(2.5-3)μ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混交林地,如不被动物觅食,可终年保存。秋末冬初成熟。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淡;性平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主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敷。

【各家论述】

1.《皇和蕈谱》:黑子,此蕈丘陵之上,踯躅树下多生之,始终隐伏于土中,盖上黯黑而又有肉刺,里白而有蜂巢眼,不另生褶去苦味而食。

2.《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淡、微苦,性平,有止血功能。用于外伤出血(研粉经消毒后,直接敷于伤口处)。

【摘录】《中华本草》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