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骨碎补
【拼音名】Hǎi Zhōu Gǔ Suì Bǔ
【别名】毛姜、铜丝草、石灵芝、申姜
【来源】
药材基源:为骨碎补科植物骨碎补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vallia mariesii Moore ex Bak.
采收和储藏:多在4-8月挖取,洗净,除去附叶,鲜用或晒干,或再用火燎去毛茸。
【原形态】植株高约20cm,根茎长而横生,密生蓬松的阔披针形鳞片,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叶远生;叶柄基部有鳞片;叶片五角形,长、宽各约8-14cm,三回羽状细裂;基部1对羽片最大,三角形;一回小羽片互生,基部下侧1片特大,卵状长圆形,向上渐缩小;末回裂片长圆形,单一;叶脉单一或分叉,每齿有小脉1条。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囊群盖盅形,成熟时孢子囊突出口外,覆盖裂片顶部仅露出外侧的长钝齿。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200-700m的山地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台湾等地。
【性味】苦;温
【归经】肾经
【功能主治】行血活络;祛风止痛;补肾坚骨。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肾虚牙痛;腰痛;久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