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干旱毛蕨的用法用量|性味|功能主治|来源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干旱毛蕨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

【拼音名】Gān Hàn Máo Jué

【别名】凤尾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金星蕨科植物干旱毛蕨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达140cm.根茎长而横生,连同叶柄基部疏被棕色、披针形鳞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叶远生;叶柄长约35cm,淡褐色禾秆色;叶片近草质,阔披针形,长60-80cm,宽12-25cm,基部渐变狭,下面沿叶脉有短针状毛和淡黄色棒形腺体,二回羽裂;下部6-10对羽片逐渐缩小成小耳片,中部羽片披针形,基部平截,裂片斜向上;侧脉9-10对,下部2对结合,第3对至第6对均伸达缺刻下的透明膜。孢子囊群圆形,生于侧脉中部,在中脉两侧各排成1排;囊群盖小,无毛。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1800m的疏林下或河边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及安徽、江西、台湾、西藏等地。

【性味】苦;凉

【归经】肺;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痢。主痢疾;乳蛾;狂犬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味苦,性凉。有清热解毒、止痢的功能。用于扁桃体炎、细菌性痢疾、弹伤及狂犬咬伤。

【摘录】《中华本草》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