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病理学 > 正文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型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型:

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因;部位;病变特点。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主要由致病力强的化脓菌(如金黄色葡萄糖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引起。

局部化脓性炎症——败血症——心内膜

多发生在原来正常的心内膜上,多单独侵犯主动脉瓣或二尖瓣

(二)病理改变

心瓣膜的急性化脓性炎:形成疣状赘生物—由脓性渗出物、血栓、细菌菌落、坏死组织构成。赘生物体积大、质地松脆、灰黄色或浅绿色,易破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受累瓣膜,可发生破裂、穿孔或腱索断裂。

(三)结局和合并症

1、脱落的带有细菌的栓子可引起心、肺、脑、肾、脾等器官的梗死和多发性栓塞性小脓肿。

2、引起急性心瓣膜功能不全→心衰。

3、赘生物机化、瘢痕形成,可导致慢性心瓣膜病。

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sub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

临床上起病隐匿,病程较长,可迁延数月,甚至1-年。

(一)病因及感染途径:草绿色链球菌;常常在已有病变的心瓣膜上发生

(二)部位: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三)病变特点:在原有病变的瓣膜上形成疣状赘生物(肉眼:单个,较大,息肉状或菜花状,颜色污秽,质地松脆;镜下:细菌团,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白色血栓成分)

(四)结局及合并症:90%可以治愈,少数有合并症

1、瓣膜变形: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

2、动脉型栓塞:引起脑、肾、脾等梗死,常为无菌性梗死

3、变态反应:微栓塞引起局灶性或弥漫性肾小球肾炎;皮肤出现红色,有压痛的小结节—Osler结节。

4、败血症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