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马兰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别名】紫菊(《本草拾遗》),阶前菊(《履巉岩本草》),鸡儿肠、马兰头(《救荒本草》),竹节草(《摘元方》),马兰菊(《医林纂要,),蟛蜞菊(颂问本草》),鱼鳅串(《草木便方》),红梗菜(《本草正义》),田边菊(《广州植物志》),田菊(《福建民间草药》),毛蜞菜(《闽南民间草药》),红马兰、马兰青(《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路边菊、螃蜞头草(《上海常用中草药》),蓑衣莲、灯盏细辛(《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马兰的全草及根。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具匍茎。基部叶花后雕落;茎中部叶互生,倒披针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7~10厘米,宽15~25毫米,先端尖、渐尖或钝,基部狭窄,下延成短柄,中部以上的边缘具不规则的粗大锯齿,两面近乎光滑或少有短毛;茎上部的叶椭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全缘。头状花序直径约2.5厘米;总苞半球形,直径6~8毫米,苞片2~3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长圆状线形或倒披针状线形,先端尖或钝,边缘具纤毛,略带紫色;花托突出如圆锥状,具细凹点;周缘舌状花1列,雌性,淡蓝紫色,舌片长8~10毫米,宽1.5~2毫米;中央管状花,两性,黄色,长约3.5毫米,先端裂片5枚,管上有细柔毛。瘦果扁平,倒卵状椭圆形,长1.5~2毫米,右毛;冠毛较少,长约1/4毫米。花期秋季。

【生境分布】生于路边、田野、山坡上。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性味】

辛,凉。

①《嘉祐本草》:辛,平,无毒。

②《玉楸药解》:味苦辛,气平。

③《随息居饮食谱》:甘辛,凉。

【归经】

①《纲目》:入阳明血分。

②《玉揪药解》: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

【功能主治】

凉血,清热,利湿,解毒。治吐血,衄血,血痢,创伤出血,疟疾,黄疸,水肿,淋浊,咽痛,喉痹,痔疮,痈肿,丹毒,蛇咬伤。

①《日华子本草》:根、叶,破宿血,养新血,止鼻衄,吐血,合金疮,断血痢,解酒疸及诸菌毒;生捣敷蛇咬。

②《纲目》:根、叶,主诸疟及腹中急痛,痔疮。

③《本经逢原》:治妇人淋浊,痔漏。

④《医林纂要》:补肾命,除寒湿,暖子宫,杀虫。治小儿疳积。

⑤《质问本草》:捣汁涂黄水疮及无名肿毒。用叶同冬蜜捣匀,敷阳症无名肿毒,未溃者能散。

⑥《福建民间草药》:活瘀止血,消痈,解毒。

⑦《四川中药志》:消食积饱胀及胸结气胀,除湿热,利小便,退热,止咳嗽,解毒,治蛇伤。

⑧《云南中草药》:根:祛风散寒,止咳平喘。治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痹痛,小儿疝气。

⑨《广西药植名录》:清热解表。治外感风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研末掺或煎水洗。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