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豆包菌的功效|用法用量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性状】性状鉴别 子实体不规则扁球形,直径2.5-11cm,基部收缩成柄状。柄长1.5-5cm,直径约3.5cm.包被淡锈色至青褐色,光滑,上部成片状剥落,膜质,易碎。孢体黑色或暗褐色,充满无数小包。小包呈不规扁多角形,黄色至褐色,外露后显粉性。

【化学成份】子实体含有萘型枕酸衍生物(naphthalenoid pulvinic acid derivative), 脂肪酸(fatty acid),麦角甾醇过氧化物(ergostrol peroxide),豆包菌甾醇(pisosterol),22ξ-乙酰氧基-3β,23ξ-dihydroxy-24(28)Z-亚乙基-8-羊毛甾烯[22ξ-acetoxy-3β,23ξ-dihydroxy-24(28)Z-ethylidenelanost-8-ene],22ξ-乙酰氧基-3β,23ξ-二羟基-24-亚甲基-8-羊毛甾烯(22ξ-acetoxy-3β,23ξ-dihy-droxy-24-methylenelanost-8-ene)。

【性味】辛;性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功能主治】止血;解毒消肿。主治胃及食管出血,外伤出血,冻疮流水,流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研末撒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辛、性平。有消肿、止血的功能。用于消化道出血、冻疮流水、外伤出血等证。

【摘录】《中华本草》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