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梗死临床表现是内科主治医师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请参考。
腔隙性梗死临床表现:
1. 40~60岁中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
2.起病突然,急性发病,部分为渐进性或亚急性起病;20%以下TIA样起病。
3.表现有20种以上的临床综合征,特点是症状较轻、体征单一、预后较好;
4.临床常见的腔隙综合征:(熟悉内容)
(1) 纯运动性轻偏瘫:病灶位于内囊后肢、脑桥基底或大脑脚。
(2) 纯感觉性卒中:病灶位于丘脑腹后核、内囊后肢、放射冠后部及脑干背外侧部累及感觉神经核或传导束。
(3) 共济失调性轻偏瘫:病变位于放射冠和半卵园中心(影响皮质脑桥束和部分锥体束)、内囊后肢及偏上处(影响颞、枕桥束及锥体束)、丘脑伴内囊后肢受损、脑桥基底部上1/3与下2/3交界处。
(4) 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病变在脑桥基底部上1/3与下2/3交界处,为基底动脉旁中线支闭塞;亦可见于内囊最上部的膝部病变。
(5) 感觉运动性卒中:病灶在丘脑腹后核及邻近的内囊后肢(丘脑内囊综合征),是丘脑膝状体动脉分支或脉络膜后动脉丘脑支闭塞。
(6) 腔隙状态:多发性腔隙累及双侧锥体束,出现严重精神障碍、痴呆、假性球麻痹、双侧锥体束征、类帕金森综合征和尿便失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