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白茅针的功效|用法用量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 Bái Máo Zhēn

【别名】茅苗(《本经》),茅笋、茅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本草拾遗》),茅锥(刘禹锡《传信方》),茅蜜(《医林纂要》),茅荑、茅揠(《植物名实图考》),茅芽(《医学衷中参西录》)。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初生未放花序。

【性味】

甘,平。

①《本草拾遗》:“味甘平,无毒。”

②《日华子本草》:“凉。”

③《医林纂要》:“甘淡,寒。”

【功能主治】

止血。治衄血,尿血,大便下血。

①《本经》:“主下水。”

②《药性论》:“能破血,治消渴。”

③《本草拾通》:“主恶疮肿,未溃者,煮服之。生挼敷金疮止血。煮服之主鼻衄及暴下血。”

④《日华子本草》:“通小肠,痈毒软疖不作头,浓煎和酒服。”

⑤《本草图经》:“按以敷金疮,塞鼻洪,止暴下血及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塞鼻。

【摘录】《辞典》

正保医学教育网
上医学教育网 做成功医学人
打开APP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直播+录播 含班级服务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