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甘草的来源|分布:
【出处】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别名】香仪、珠子草、假甘草、土甘草、假枸杞、四进茶、冰糖草、通花草、节节珠、米啐黄、竖枝珠仔草、万粒珠、叶上珠
【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野甘草的全株。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野甘草 直立草本或为亚灌木状,高可达1m.根粗壮。茎多分枝,枝有棱角及狭翅,无毛。叶对生或轮生;近无柄;叶片鞭状卵形至鞭状披针形,长5-35mm,宽者达15mm,枝上部较小而多,顶端钝,基部长渐狭,全缘或前半部有齿,两面无毛。花单朵或成对生于叶腋;花梗细,长5-10mm;无小苞片;萼分生,齿4,卵状长圆形,长约2mm,先端钝,具睫毛;花冠小,白色,喉部生有密毛,花瓣4,上方1枚稍大,钝头,缘有细齿;雄蕊4,近等长,花药箭形;花柱挺直,柱头截形,或凹入。蒴果卵圆形至球形,直径2-3mm,室间室背均开裂,中轴胎座宿存。花期5-7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荒地、路旁、偶见于山坡。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