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基础 > 正文

食管痹的诊断依据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食管痹的诊断依据:

1、常见于20~40岁患者,男女无明显差异。

2、早期多为无痛性咽下困难,以进食物及冷水时尤著,多呈间歇性反复发作,病程较长,无进行性发展。部分病人可于餐后出现胸骨后及上中腹疼痛,酷似胸痹(心痛),情绪激动时及进冷食后易诱发,进热饮或含硝酸甘油片后常见缓解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常有进食后间时反胃的表现,吐物为发酵的食物、粘液和唾液。久病后可见消瘦,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等症。

3、食管K线钡餐检查:见钡剂难以通过贲门部,潴留于食管下端,呈对称性、粘膜纹正常的漏斗型狭窄,其上段食管呈不同程度扩张、延长与弯曲,无蠕动波。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后贲门暂舒张,钡剂顺利通过;或见鸽蛋、鸡蛋大小之圆滑憩室;或见食管管腔狭窄,但边缘整齐,无钡剂残缺现象。

5、食管内窥镜检查:可见粘膜潮红、增厚、糜烂,严重者可见息肉样改变,容易出血。活检可排队肿瘤。

6、食管测压:LES压力增高,常超过4.0kPa(30mmHg)。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