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刺灸学-毫针刺法:
中医刺灸学持针法进针法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行针手法针刺得气催气、守气、行气法针刺手法的轻重留针法出针法针刺异常情况得预防和处理毫针刺法,具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和严格的操作规程,为医者必须熟练地掌握从进针至出针的针刺技法全过程。
临床表现针下是否得气,可从临床两方面来分析判断。一是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和反应,另一是医者对刺手指下的感觉。当针刺腧穴得气时,患者的针刺部位有痠胀、麻重等自觉反应,有时或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或呈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现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肌肤动、震颤等反应,有的还可见到受刺腧穴部位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状现象。当患者有自觉反应的同时,医者的刺手亦能体会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若针刺后未得气,患者则无任何特殊感觉或反应,医者刺手亦感到针下空松、虚滑。《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中气穴,则针游于巷,就是对针下得气的描述。历代医家对针刺得气的临床表现也作了生动细致的形象描述,都说明了针刺得气的临床表现以及得气与未得气反应迥然不同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