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医学心理学 > 正文

心源性紫癜-医学心理学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心源性紫癜

Ratnoff及Agle(1968)提出了心原性紫癜这一名称来代替早年的“自体红细胞过敏”(autoerythrocyte sensitization)。起病为突然的疼痛使病人注意到躯体某一部位皮肤上的疼痛性青肿隆起,随即转为血肿而成阏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持续一周以上,疼痛程度剧烈。

早期的作者们注意到前驱的躯体创伤,怀疑本病是病人对因创伤后释入组织的自身红细胞过敏所致,而且可以用自己内注射复制损害来证实这种敏感性,并以此作为诊断手段。但以后发现,在催眠条件下暗示病人也可引起特征性损伤,并证实许多病例与心理应激相关。因此,Agle等(1960)提出如下机制:对损伤的想象可引起局部释放缓激肽样特质而引起皮肤损害。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