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问世10周年。回首望去,尽管有价值的医学应用还极为有限,但过去的10年依然是生命科学激动人心的10年。《自然》杂志3月31日的封面语是“基因组学时代成长的烦恼”,再次涉及了“基因伦理”的问题。这启发我们,若认真梳理一下沃森的基因伦理观将是很有意义的。
沃森是美国生物学界乃至科学界的传奇人物和领军人物。25岁在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与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理论;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1980年代任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NCHGR)首位负责人。
沃森的基因伦理观具有特殊意义,可以说是远见卓识、系统全面。具体说来沃森的基因伦理观表现在以下方面。
1.基因应造福人类。沃森强调,社会应该懂得基因遗传信息和规律只能用在有益的地方,比如救助人类疾苦和促进人类健康幸福。
2.慎重对待克隆问题。沃森1971年5月在《大西洋》(Atlantic)发表了有关克隆的文章分析到:大多数人对由无性生殖而有的孩子的第一反应将是极为焦虑和失望,而那些有深厚宗教背景的人会反对规避正常的有性生殖过程。
3.加大基因伦理研究资金投入。沃森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之初,就预见到了这个计划将关系到道德伦理和公共政策,所以愿意承担责任和提前应对。1987年劝说美国卫生部拨出专款用以研究人类基因组中心的工作对伦理、法律和社会所造成的影响,建议运用预算的3%来研究。
4.组建基因伦理研究机构。沃森成立了“伦理、法律与社会问题分支机构”(ELSI),由分子生物学家、行为遗传学家、生命伦理学家和神学家组成,专门阐释新发现中的神学、伦理、法律、社会和公共政策问题。内容包括基因歧视、堕胎、犯罪、同性恋基因、体细胞治疗、肝细胞、克隆等。
5.基因伦理应服务于科技规范。沃森坚持认为基因作为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作为自然界已有的存在物的认识,所有发现均应申请专利。但这种利用政府资助而申请专利的提议立即受到各界的强烈抨击。沃森为坚持己见于1992年毅然辞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