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P通过血脑屏障转运入脑这是一种较直接的信号传递方式。研究中观察到,在血脑屏障的毛细血管床部位分别存在有IL-1、IL-6、TNF的可饱和转运机制,推测其可将相应的EP特异性地转运入脑。另外,作为细胞因子的EP也可能从脉络丛部位渗入或者易化扩散入脑,通过脑脊液循环分布到POAH.但这些推测还缺乏有力的证据,需待进一步证实。
2.EP通过终板血管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终板血管器(organumvasculosumlaminaeterminalis,OVLT)位于视上隐窝上方,紧靠POAH,是血脑屏障的薄弱部位。该处存在有孔毛细血管,对大分子物质有较高的通透性。EP可能由此入脑。但也有人认为,EP并不直接进入脑内,而是被分布在此处的相关细胞(巨噬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等)膜受体识别结合,产生新的信息(发热介质等),将致热原的信息传入POAH.
3.EP通过迷走神经向体温调节中枢传递发热信号最近的研究发现,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细胞因子可刺激肝巨噬细胞周围的迷走神经将信息传入中枢,切除膈下迷走神经(或切断迷走神经肝支)后腹腔注射IL-1,或静脉注射LPS不再引起发热。因为肝迷走神经节旁神经上有IL-1受体,肝脏kupffer细胞又是产生这类因子的主要细胞。因此,是否存在肝脏产生的化学信号激活迷走神经从而将发热信号传入中枢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