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列腺素E(prostaglandinE,PGE)实验中将PGE注入猫、鼠、兔等动物脑室内引起明显的发热反应,体温升高的潜伏期比EP短,同时还伴有代谢率的改变,其致热敏感点在POAH;EP诱导的发热期间,动物CSF中PGE水平也明显升高。PGE合成抑制剂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都具有解热作用,并且在降低体温的同时,也降低了CSF中PGE浓度。在体外实验中,ET和EP都能刺激下丘脑组织合成和释放PGE.
(2)Na+/Ca2+比值实验显示,给多种动物脑室内灌注Na+使体温很快升高,灌注Ca2+则使体温很快下降;降钙剂(EGTA)脑室内灌注也引起体温升高。在用标记的Na+和Ca2+灌注猫脑室的研究中还发现,在致热原性发热期间,Ca2+流向CSF,而Na+则被保持在脑组织中。这些研究资料表明:Na+/Ca2+比值改变在发热机制中可能担负着重要中介作用,EP可能先引起体温中枢内Na+/Ca2+比值的升高,再通过其它环节促使调定点上移。
(3)环-磷酸腺苷(cAMP)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事实支持cAMP作为重要的发热介质:①外源性cAMP(二丁酰cAMP,Db-cAMP)注入猫、兔、鼠等动物脑室内迅速引起发热,潜伏期明显短于EP性发热。②Db-cAMP的中枢致热作用可被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减少cAMP分解)ZK62711和茶碱所增强,或被磷酸二酯酶激活剂(加速cAMP分解)尼克酸减弱。腺苷酸环化酶抑制剂(抑制cAMP生成)苏林金氏杆菌外毒素(exotoxinofBacillusThuringiensis)对外源性cAMP引起的发热没有影响,但能减弱致热原和PGE引起的发热。③在ET、葡萄球菌、病毒、EP以及PGE诱导的发热期间,动物CSF中cAMP均明显增高,后者与发热效应呈明显正相关。但高温引起的过热期间(无调定点的改变),CSF中cAMP不发生明显的改变。④ET和EP双相热期间,CSF中cAMP含量与体温呈同步性双相变化,下丘脑组织中的cAMP含量也在两个高峰期明显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