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定点的正常设定值在37℃左右。发热时,来自体内外的发热激活物作用于产EP细胞,引起EP的产生和释放,EP再经血液循环到达颅内,在POAH或OVLT附近,引起中枢发热介质的释放,后者相继作用于相应的神经元,使调定点上移。由于调定点高于中心温度,体温调节中枢乃对产热和散热进行调整,从而把体温升高到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在体温上升的同时,负调节中枢也被激活,产生负调节介质,进而限制调定点的上移和体温的上升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正负调节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体温上升的水平。也正因为如此,发热时体温很少超过41℃,从而避免了高热引起脑细胞损伤。这是机体的自我保护功能和自稳调节机制使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发热持续一定时间后,随着激活物被控制或消失,EP及增多的介质被清除或降解,调定点迅速或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体温也相应被调控下降至正常。这个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时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