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敏反应
最常见,多为瘙痒、药疹等,少数伴有发热,发生此类反应应密切观察,多数情况下不需停药也可消失。
2.消化道反应
有厌食、呕吐、腹痛、腹泻等。 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3.粒细胞缺乏症
为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约0.3%-0.6%。一般发生在治疗后的2~3个月内,故应定期检查血象,若用药后出现咽痛或发热,应立即停药进行相应检查。特别要注意与甲亢本身所引起的白细胞总数偏低相区别。
4.甲状腺肿
本类药物长期应用后,可使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显著下降,反馈性增加TSH分泌而引起腺体代偿性增生,腺体增大、充血,重者可产生压迫症状。
因该类药物易进入乳汁和通过胎盘,妊娠时慎用或不用,哺乳妇女禁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亢及甲状腺癌病人禁用。此外,磺胺类、对氨基水杨酸、对氨基苯甲酸、保泰松、巴比妥类、酚妥拉明、磺酰脲类等都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甲状腺功能,如与硫脲类同用,可能增强抗甲状腺效应,应予注意。另一方面,碘剂可明显延缓硫脲类起效时间,一般不应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