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微生物学 > 正文

细菌的感染类型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1.不感染侵入的病原菌迅速被机体免疫系统消灭,不发生感染。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2.隐性感染虽发生感染但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称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隐性感染后,机体可获得足够特异免疫力,能抵御同种致病菌的再次感染。

  3.潜伏感染致病菌与机体相互作用过程中暂时处于平衡状态,病原菌长期潜伏在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织中,一般不出现在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待机体免疫力下降,潜伏的病菌大量繁殖而引起疾病,如结核分枝杆菌的潜伏感染。

  4.显性感染是入侵病原菌数量大、毒力强,而宿主抗感染免疫力较弱,机体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损害,生理功能紊乱,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5.带菌状态细菌隐性感染者或者潜伏期带菌者以及病后慢性带菌者,持续或间断性向体外排菌,称为带菌状态。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