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在活体呈红褐色,质软而脆。肝呈不规则的楔形,可分膈面、脏面和下缘。
膈面隆凸,与膈相接触,膈面的前部借镰状韧带分成厚而大的肝右叶与较小而薄的肝左叶。膈面后部没有腹膜被覆的部分称裸区,裸区的左侧部分有一较宽的沟称腔静脉沟,有下腔静脉通过。
脏面朝向下后方,邻接许多脏器,因此在肝的脏面出现相应的压迹。脏面最为注目的乃位于中间部的横沟,称肝门,长约5cm,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左、右管、门静脉左、右支以及神经和淋巴管进出的门户,这些进出肝门的结构称肝蒂。肝蒂中三种结构的位置关系是:肝左、右管在前,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居中,肝门静脉左、右支居后。肝门的左侧可见到1条较深的狭裂,它由肝圆韧带裂与静脉韧带裂组成。肝圆韧带裂从肝的下缘开始,向后至肝门的左端,有肝圆韧带通过。肝圆韧带是脐静脉闭锁后的遗迹。静脉韧带裂从肝门的左端向后,有静脉韧带通过,它是胎儿时期静脉导管的遗迹。脏面的胆囊窝由肝下缘向后可达肝门,内纳胆囊,此窝与腔静脉沟虽不相连,但可视为肝门右侧的纵沟。上述的沟、裂和窝,整体呈似英文字母“H”,将肝分为4个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左叶位于肝圆韧带裂与静脉韧带裂的左侧;方叶位于肝门之前,肝圆韧带裂与胆囊窝之间;尾状叶位于肝门之后,静脉韧带裂与腔静脉沟之间;右时位于胆囊窝与腔静脉窝之右侧。
肝下缘是肝的脏面与隔面之间的分界线,此缘在后方及右侧钝圆,在前方及左侧则较簿锐。在肝下缘与胆囊底及肝圆韧带接触处有阻囊切迹与肝圆韧带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