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其他专业 > 正文

临床诊疗的医学道德原则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临床诊治工作中的道德,是指临床诊疗工作中协调病人与医务人员、病人与医院各级各类人员、病人与社会、病人与家庭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一、临床诊治工作的道德特点

  1.既要关注疾病,又要重视与病人的沟通。

  2.既要发挥医务人员的主导性,又要调动病人的主体性。

  3.既要维护患者利益,又要兼顾社会公益。

  4.既要开展躯体疾病服务,又要开展心理和社会服务。

  二、临床诊治工作的基本道德原则

  诊治工作的基本道德原则是适用于医务人员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的行为依据。它包括:及时、准确、有效、择优和自主等五项原则。

  (一)及时原则

  及时原则,就是要求医务人员力争尽快地对疾病做出诊断,主动迅速地治疗,并认真适时地对病人的要求和疾病变化做出反应。

  (二)准确原则

  准确原则,就是要求医务人员积极充分地利用现实条件,严肃认真地做出符合病情实际的判断。

  (三)有效原则

  有效原则就是要求医务人员采用熟识并掌握了的科学手段,认真实施对疾病具有稳定、缓解、转归效果的治疗。有效原则就是对医务人员选择何种治疗手段的质的规定,就是要解决何种治疗手段可以用、如何用的问题。

  (四)择优原则

  择优原则就是要求医务人员认真仔细地选择使病人受益与代价比例适当的诊疗措施。

  (五)自主原则

  自主原则,就是病人在诊疗过程中,有询问病情、接受或拒绝或选择诊疗方案的自主权。医务人员应该尊重病人的自主权,并把它作为诊疗行为的医德要求,严格遵守。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