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其他专业 > 正文

补体系统的激活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1.经典(传统)激活途径

  补体经典途径是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方式。一个C1分子与免疫复合物中两个以上抗体分子(IgM和IgG1、IgG2、IgG3)的Fc段结合是经典途径的启动环节。游离或可溶性抗体不能激活补体,只有当抗体与抗原或细胞表面结合后,才能触发补体的激活。补体C1q与抗体Fc段结合并被激活,导致C1r被裂解,所形成的小片段即为激活的C1r,可裂解C1s,形成C1s小分子片段,也具有蛋白酶活性,并依次裂解C4与C2。被依次酶解C4、C2,可结合形成具有酶活性的C3转化酶(C4b2b),后者进一步酶解C3,并形成C5转化酶(C4b2b3b)。

  C5转化酶中裂解C5形成C5a和C5b。C5b结合于细胞表面,并可依次与C6、C7结合,所形成的C5b67复合物插入浆膜脂质双层中,进而与C8呈高亲和力结合,形成C5b678。附着于胞膜表面的C5b~8复合物可与12~15个C9分子联结成C5~9,即膜攻击单位(MAC)。C9插入靶细胞脂质双层膜,形成小孔,导致细胞溶解。

  2.旁路(替代)激活途径

  不经C1、C4、C2途径,而由C3、B因子、D因子参与的激活过程,称为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某些细菌、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酵母多糖、葡聚糖、凝聚的IgA和IgG4以及其他哺乳动物细胞,可不通过C1q的活化,而直接“激活”旁路途径。C3是启动旁路途径并参与其后级联反应的关键分子。在经典途径中产生或自发产生的C3b可与B因子结合;血清中D因子继而将结合状态的B因子裂解成小片段Ba和大片段Bb。Ba释放入液相,Bb仍附着于C3b,所形成的C3bBb复合物即旁路途径C3转化酶,其中的Bb片段具有蛋白酶活性,可裂解C3。血清中备解素(P因子)可与C3bBb结合,并使之稳定。旁路途径C3的生成C3b沉积于颗粒表面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并与C3bBb结合形成C3bBb3b(或称C3bnBb,即旁路途径C5转化酶),能够裂解C5,引起相同的末端效应。旁路途径是补体系统重要的放大机制:稳定的C3bBb复合物可催化产生更多C3b分子,后者再参与旁路激活途径,形成更多C3转化酶,从而构成了旁路途径的反馈性放大机制。

  3.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激活途径

  补体活化的MBL途径与经典途径的过程基本类似,但其激活起始于炎症期产生的MBL等急性期蛋白与病原体的结合。MBL可识别和结合病原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生物表面的甘露糖、岩藻糖和N-乙酰葡糖胺等糖结构,发生构象改变,激活与之相连的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MASP具有与活化的C1s类似的生物学活性,可水解C4和C2分子,继而形成C3转化酶,其后的反应过程与经典途径相同。这种补体激活途径被称为MBL途径。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