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其他专业 > 正文

染色体重复的遗传效应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1.位置效应:一个基因随着染色体畸变而改变它和邻近基因的位置关系,从而改变了表型效应的现象称位置效应。此可能是随着位置的改变也改变了和5′端调控元件的关系和距离,从而影响了基因的表达。

  从表型效应的稳定性来看,可把位置效应分为两类,一类叫做稳定位置效应,又称为S型位置效应。如果蝇的棒眼(Bar)基因B位于16区A段,在正常情况下没有发生重复,果蝇的复眼由779个小眼组成。呈椭圆形,但16A区发生重复时复眼中的小眼数随之减少,复眼呈长形,故称为棒眼。16A重复的次数和排裂方式有规律地影响着棒眼的程度。棒眼基因的重复引起的位置效应是稳定的,属于S型位置效应。

  另一种位置效应是不稳定的,称为花斑位置效应,也称为V型位置效应,常由易位而引起。

  2.表型异常:如果在细胞或个体中既有重复又有缺失,总的基因组是平衡的话,除染色体重排引起的效应外,个体表型是正常的。但就整个的基因组而言若总量因重复而增加,那么某些基因及其产物的剂量也随之增加,如果这些基因或产物是重要的活必然会引起表型异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一些不平衡易位的患儿,由于染色体的重复常引起智力低下或表型畸型。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