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基础 > 正文

经络学说的应用

  1.阐释病理变化在人体发生病变时,经络是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的途径。

  一方面外邪袭人,常沿着经络,由表入里、由浅及深传变。如外邪侵袭肌表,初见发热、恶寒、头痛、身疼等症,由于肺合皮毛,若外邪循经入肺,可见咳嗽、喘促、胸痛等症状。另一方面,当内脏有病变时,也可以通过经络传导反映于外。如足厥阴肝经绕阴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抵小腹,布胁肋,上连目系。故肝气郁结,可见两胁及少腹胀痛;肝火上炎,可见目赤肿痛;肝经湿热,可见阴部湿疹瘙痒等。同时,脏腑发生病变时,也可以通过经脉相互影响。如心火可下移于小肠,肝病影响到脾胃等。

  2.指导疾病的诊断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脏腑络属,因而在临床上,可根据疾病证状出现的部位,结合经络循行的部位及所联系的脏腑进行分析,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例如:两胁疼痛,多为肝胆疾病。如上牙痛,病在足阳明胃经;下牙痛,病在手阳明大肠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又头痛一症,痛在前额者,多为阳明经病变引起;痛在两侧者,多为少阳经病变引起;痛在后头部及项部者,多与太阳经有关;痛在巅顶者,多与厥阴经有关。此外,在临床实践中人们还发现一些患者,在经络循行部位或在某些穴位处,有明显的压痛或有结节状、条索状的反应物,也常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如肺脏有病时可在肺俞穴出现结节或压痛;阑尾穴有明显压痛,多为肠痈等。

  3.指导临床治疗经络学说作为一种指导实践的理论,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尤其是对针灸、推拿和药物治疗,均具有较大指导意义。

  针灸和推拿疗法,主要是通过针灸或推拿一定的腧穴以疏通经气,调节人体的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穴位的选取,一般是在明确辨证的基础上,根据经络的循行分布路线来选穴,即“循经取穴”。

  药物治疗方面,根据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具有一定特殊选择性作用而形成的药物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例如:麻黄能入肺经、膀胱经,连翘能入心经,柴胡能入肝胆经等。此外,目前广泛应用的头针、耳针、电针、穴位注射、穴位结扎等治疗方法,也都是在经络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的,也是经络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和充实。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4课程

39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