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内科 > 正文

哮病缓解期的中医辨证论治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1.肺脾气虚证

  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哮病日久,肺虚不能主气,脾虚健运无权,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

  治法: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代表方:六君子汤加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本方补脾化痰,用于脾虚食少,痰多脘痞,倦怠少力,大便不实等症。

  常用药:党参、白术健脾益气;山药、苡仁、茯苓甘淡补脾;法半夏、橘皮燥湿化痰;五味子敛肺气;甘草补气调中。

  表虚自汗加炙黄芪、浮小麦、大枣;怕冷,畏风,易感冒,可加桂枝、白芍、附片;痰多者加前胡、杏仁。

  2.肺肾两虚证

  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咳痰质黏起沫,脑转耳鸣,腰酸腿软,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脉沉细。

  证机概要: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津凝为痰。

  治法:补肺益肾。

  代表方: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两者都可用于久哮肺肾两虚,但前者以益气养阴为主,适用于肺肾气阴两伤,后者以补肾化痰为主,适用于肾虚阴伤痰多。

  常用药:熟地、山萸肉、胡桃肉补肾纳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人参、麦冬、五味子补益肺之气阴;茯苓、甘草益气健脾;半夏、陈皮理气化痰。肺气阴两虚为主者加黄芪、沙参、百合;肾阳虚为主者,酌加补骨脂、仙灵脾、鹿角片、制附片、肉桂;肾阴虚为主者加生地、冬虫夏草。另可常服紫河车粉补益肾精。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