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儿科 > 正文

小儿汗证概述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汗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的一种病证。多见于5岁以内的小儿。

  小儿汗证有自汗、盗汗之分。睡中汗出,醒时汗止者,称盗汗;不分寤寐,无故出汗者,称自汗。盗汗多属阴虚,自汗多为阳虚。小儿汗证往往自汗、盗汗并见。

  病因病机

  小儿脏腑娇嫩,元气未充,腠理不密,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脾胃失调,肺气虚弱,均可自汗或盗汗。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肺脾气虚,表虚不固,故汗出不止。

  营卫为水谷之精气,正常状态下,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卫之行不失于其常。若小儿营卫之气生成不足,或受疾病影响,或病后护理不当,营卫不和,医学教育网整理致营气不能内守而敛藏,卫气不能卫外而固密,则津液从皮毛外泄,发为汗证。

  气属阳,血属阴。小儿血气嫩弱,大病久病之后,多气血亏损;或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的体弱小儿,气阴虚亏。气虚不能敛阴,阴亏虚火内炽,迫津外泄而为汗。

  小儿脾常不足,若平素饮食甘肥厚腻,可致积滞内生,郁而生热。甘能助湿,肥能生热,蕴阻脾胃,湿热郁蒸,外泄肌表而致汗出。

  小儿汗证有虚实之分,虚证有肺卫不固、营卫失调、气阴亏损,实证多因湿热迫蒸所致。

  辨证论治

  (一)肺卫不固

  证候以自汗为主,或伴盗汗,以头部、肩背部汗出明显,活动尤甚,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平时易患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固表。

  主方玉屏风散合牡蛎散加减。

  (二)营卫失调

  证候以自汗为主,或伴盗汗,汗出遍身而不温,畏寒恶风,不发热或伴低热,精神疲倦,胃纳不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

  治法调和营卫。

  主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三)气阴亏虚

  证候以盗汗为主,也常伴自汗,形体消瘦,汗出较多,神萎不振,心烦少寐,寐后汗多,或伴低热、口干、手足心灼热,哭声无力,医学教育网整理口唇淡红,舌质淡,苔少或见剥苔,脉细弱或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

  主方生脉散加减。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