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妇科 > 正文

月经过少证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称为“月经过少”。

  一、病因病机

  虚者多因精亏血少,冲任血海亏虚,经血乏源;实者多由瘀血内停,或痰湿阻滞,冲任壅塞,血行不畅而月经过少。临床以肾虚、血虚、血瘀、痰湿为多见。

  1.肾虚 禀赋素弱或少年肾气未充,或多产(含人工流产、屡孕屡堕)房劳伤肾,以致肾气不足,精血不充,冲任血海亏虚,医学教育网整理经血化源不足以致经行量少。

  2.血虚 素体血虚,或久病伤血,营血亏虚,或饮食、劳倦、思虑伤脾,脾虚化源不足,冲任血海不充,遂致月经量少

  3.血瘀 感受寒邪,寒客胞宫,血为寒凝;或素多忧郁,气郁血滞,均使冲任受阻,血行不畅,经血受阻致经行量少。

  4.痰湿 素多痰湿,或脾失健运,湿聚成痰,痰阻经脉,血不畅行,经血受阻而经行量少。

  二、辨证沦治

  1.肾虚证

  主要证候:经量素少或渐少,色暗淡,质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足跟痛,或小腹冷,或夜尿多;舌淡,脉沉弱或沉迟。

  治法: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主方:归肾丸或当归地黄饮。

  2.血虚证

  主要证候:经来血量渐少,或点滴即净,色淡,质稀;或伴小腹空坠,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舌淡红,脉细。

  治法:养血益气调经。

  主方:滋血汤或小营煎。

  3.血瘀证

  主要证候:经行涩少,色紫暗,有血块;小腹胀痛,血块排出后胀痛减轻;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治法:活血化瘀调经。

  主方:桃红四物汤或通瘀煎。

  4.痰湿证

  主要证候:经行量少,色淡红,质黏腻如痰;形体肥胖,胸闷呕恶,或带多黏腻;舌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化痰燥湿调经。

  主方:苍附导痰丸或二陈加芎归汤。

  三、归肾丸及苍附导痰丸的药物组成

  归肾丸:菟丝子、杜仲、枸杞、山茱萸、当归、熟地、山药、茯苓。

  苍附导痰丸:茯苓、法半夏、陈皮、甘草、苍术、香附、胆南星、枳壳、生神曲。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