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儿科 > 正文

哮喘肾气虚弱证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证候面色淡白无华,畏寒肢冷,动则气短,神疲乏力,大便清稀,遗尿或夜尿增多,舌质淡,苔薄,脉沉细。

  辨证本证为久哮伤肾,肾气不足所致。肾气虚则面色淡白无华,神疲乏力;肾气失于摄纳,故动则气短微喘;肾虚不固,故遗尿或夜尿增多;肾之气阳不足,不能温煦全身,故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脉沉细,均为肾气虚弱之象。

  本证以动则气短,畏寒肢冷,夜尿增多,舌淡苔薄为特征。

  治法补肾固本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主方金匮肾气丸加减。(《金匮要略》)

  常用药附子、肉桂、山茱萸、熟地黄、枸杞子、山药、茯苓、泽泻、五味子。

  畏寒肢冷,肾阳虚明显者,加补骨脂、仙灵脾、鹿角温肾阳;动则气短,加蛤蚧、钟乳石补肾纳气;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肾阴虚者,去附子、肉桂,加制龟板、麦冬滋补肾阴;颧红潮热,加制鳖甲、地骨皮清虚热;肾阴阳两虚者,加用参蛤散、紫河车阴阳双补。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