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儿科 > 正文

胃肠结热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证候腹部胀满,疼痛拒按,面赤唇红,烦躁不安,渴喜冷饮,手足心热,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或沉实,指纹紫滞。

  辨证本证多见于素体热盛患儿,或有嗜食辛辣肥甘、食积郁热、罹患热病史者。热结胃肠,腑气壅滞不通,故腹部胀满,疼痛拒按;里热蒸盛,灼伤津液,故面赤唇红,烦躁不安,渴喜冷饮,手足心热;热结肠腑,津亏肠涸,故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或沉实,指纹紫滞均为里热结聚之象。

  本证以腹痛胀满,疼痛拒按,烦躁便秘,面赤口渴,舌苔黄燥,脉滑数或沉实为特征。

  治法通腑泄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行气止痛。

  主方大承气汤加减。(《伤寒论》)

  常用药生大黄、芒硝、厚朴、枳实、黄芩、黄连。

  腹痛便秘,口干,舌红少津者,改用增液承气汤清热润燥,增水行舟;腹胀甚,加木香、炒莱菔子行气消胀;口渴甚,加石斛、玉竹生津止渴;因肝胆失于疏泄,肝热犯胃而实热腹痛者,可用大柴胡汤加减。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