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内科 > 正文

绦虫病的辨证论治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症状:上腹部或全腹隐隐作痛,腹胀,或有腹泻,肛门作痒,久则形体消瘦,倦怠乏力,大便内或衬裤上有时发现白色节片,舌质淡,苔薄白,脉濡或细。

  治法:驱除绦虫,调理脾胃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方药:中药有良好的驱绦效果,可选用下列方药中的一种应用。

  ①槟榔60-120g,切碎,文火煎2小时,于清晨空腹顿服。服后4小时无大便排出者,可服用芒硝10G.

  ②南瓜子60-120g,去壳碾粉,直接嚼服或水煎服。2小时后服槟榔煎剂(剂量、用法同上)。

  ③仙鹤草芽(深秋采集,其形似狼牙,故又称狼牙草),洗净,刮去外皮,晒干,碾粉,成人早晨用温开水冲服30—60g.因本药兼有泻下作用,可不另服泻药。一般在服药后5-6小时排出虫体。

  ④雷丸,研粉,每次20G,1日1次,连服3天。

  ⑤石榴根皮25G,水煎服。胃病患者不宜选用此药。

  驱除绦虫,务必驱尽,须连头节同时排出,方能彻底治愈。若头节颈未被驱出,则仍能继续生长。若发现绦虫未驱尽时,可仍用上述驱绦药物治疗。

  驱虫之后,继服香砂六君子汤健运脾胃。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