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妇科 > 正文

妊娠恶阻肝胃不和证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主要证候:妊娠早期,呕吐酸水或苦水,胸胁满闷,暖气叹息,头晕目眩,口苦咽干,渴喜冷饮。舌红,苔黄,脉弦滑。

  证候分析:孕后阴血聚以养胎,或素体肝旺,孕后肝失血养,肝体不足而益偏亢,且肝脉挟胃贯膈,肝火上逆犯胃,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恶闻油腻;肝胆互为表里,肝气上逆则胆火随之上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胆热液泄,故呕吐酸水或苦水,烦渴口苦;肝热气逆,上扰空窍则头胀而晕;胸满胁痛,暖气叹息,舌淡红,苔微黄,胎弦滑均为肝热犯胃之征。

  治法:清肝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加味温胆汤(《医宗金鉴》)。

  陈皮、制半夏、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黄芩、黄连、麦冬、芦根、生姜。

  方中黄芩、黄连、竹茹清肝热,除烦止呕;枳实、陈皮宽胸和胃,调气降逆;半夏、茯苓、生姜除湿化痰,降逆止呕;麦冬、芦根养阴清热,除烦止呕;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有清肝和胃,降逆止呕之效。

  若呕甚伤津,五心烦热,舌红口干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酌加石斛、玉竹、麦冬以养阴清热;便秘者,酌加瓜蒌仁润肠通便。

  上述二型都可因呕吐不止,不能进食,而导致阴液亏损,精气耗散,出现精神萎靡,形体消瘦,眼眶下陷,双目无神,四肢无力,严重者呕吐带血样物,发热口渴,尿少便秘,唇舌干燥,舌红,苔薄黄或光剥,脉细滑数无力等气阴两亏的严重证候(查尿酮体常呈强阳性反应)。治宜益气养阴,和胃止呕。方用生脉散(方见崩漏)合增液汤(《温病条辨》)加乌梅、竹茹、芦根。

  生地、玄参、麦冬。

  呕吐带血样物者,酌加藕节、乌贼骨、乌梅炭养阴清热,凉血止血。必要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液,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