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大黄(川军、锦纹)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歌诀】大黄苦寒,实热积聚,蠲①痰逐水,疏通便闭。

  【译注】大黄味苦,性寒。苦寒沉降,为寒性的泻下药,善荡涤肠胃、峻下实热,可以清除肠胃中实热积聚的热结便秘和痰水停留的水肿喘满等症,有攻积导滞除痰逐水的功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此外,本品尚能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祛瘀通经,可治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痈肿疔毒以及瘀血凝滞的月经不调、腹中结块和跌打损伤。

  注:①蠲(juān):音捐,除去的意思。

  【应用】用治肠胃实热积滞诸证,属实热过盛,便秘腹痛,甚至壮热不退,神昏谵语者,常与芒硝、厚朴、枳实同用;属积滞停留于肠胃,脘腹胀痛,大便不畅或泄泻者,常与木香、槟榔、黄连等同用;属湿热蕴结肠胃,下痢腹痛,里急后重者,又常与黄连、黄芩、芍药、甘草、槟榔等同用。用治实热火毒,症见迫血妄行、吐衄便血或头痛目赤、咽喉或牙龈肿痛及痈肿疔毒者,常与黄连、黄芩、山栀、天花粉等同用。用治肠痈腹痛,痞满拒按,多与丹皮、蒲公英、金银花、赤芍、木香等同用。用治妇女瘀血经闭、产后瘀阻、癥瘕积聚,多与桃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等同用;而治跌打损伤、瘀血作痛,又常与柴胡、当归、穿山甲、天花粉、桃仁等同用。用治湿热黄疸,常与茵陈、栀子、黄柏同用,以加强利胆退黄之功。此外,单用或与地榆、虎杖同用,善治水火烫伤;取少量与健脾胃药同用,又可健胃实肠;与利水药同用,又可治水肿胸腹胀满;与温里散寒的于姜、附子,以及峻下寒积的巴豆同用,又可治寒积便秘。

  【用量用法】3~12g.生用泻下力猛,制用泻下力缓,酒炒既善清上部火热,又长于活血化瘀,炒炭化瘀止血。入煎剂泻下宜生用、后下,不宜久煎;作清热剂用,宜先下久煎。

  【使用注意】本品峻烈攻下破瘀,易伤正气,如非实证,不宜妄用。孕妇、妇女月经期及哺乳期,均当慎用或忌用。

  【现代研究】本品主含蒽醌衍生物,d-儿茶素,没食子酸。泻下作用有效成分是蒽甙,主要是番泻甙,作用部位主要在大肠,能增加肠蠕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促进排便。并有利胆保肝,止血,降血脂,抗菌,抗病毒,消炎,改善肾功能及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

  【附方】

  1.大承气汤大黄、芒硝、厚朴、枳实,用于热结便秘、神昏谵语。

  2.木香槟榔丸木香、槟榔、黄连、大黄、牵牛子,用于肠胃积滞、大便不畅或泄泻。

  3.芍药汤见白芍条。用于湿热泻痢。

  4.泻心汤见黄连条。用于血热妄行。

  5.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皮、桃仁、芒硝、冬瓜仁,用于肠痈腹痛。

  6.桃仁承气汤桃仁、大黄、芒硝、桂枝、甘草,用于瘀血经闭或癥瘕积聚。

  7.复元活血汤见当归条。用于跌打损伤、瘀血作痛。

  8.茵陈蒿汤见栀子条。用于湿热黄疸。

  9.三物备急丸干姜、巴豆、大黄,用于冷积便秘。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