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菊花(黄菊花、白菊花、野菊花)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歌诀】菊花味甘,除热祛风,头晕目赤,收泪殊功。

  【译注】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风热、清肝火、平肝阳、明目的功效,能治外感风热感冒,头晕目眩或目赤多泪等症。凡因风热、肝热或肝阳上升引起的头目诸病,用本品治疗,效果较好。

  本品苦寒尚能清热解毒,用治疗疮肿毒,内服外敷均可。

  【应用】用治外感风热,发热头痛等证,可与桑叶、薄荷、连翘等同用。治疗风热引起的目赤肿痛,常与蝉蜕、决明子等配伍;如用于肝阴不足之眼目昏花等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多与地黄、山萸肉、枸杞子等同用。用治肝阳上亢的头晕、目眩、头胀、头痛等症,常与生地、白芍、珍珠母、钩藤等同用。如用治疔疮肿毒,常与金银花或甘草配伍。

  【用量】5~15g.

  【现代研究】本品含挥发油、菊甙、腺嘌呤、胆碱等。有抗菌、抗感染、解热、扩张冠状动脉、降压等作用。

  【附方】

  1.桑菊饮见连翘条。用于风热外感、头痛咳嗽。

  2.杞菊地黄丸熟地、山萸肉、山药、丹皮、茯苓、泽泻、枸杞子、菊花,用于肝肾阴亏、眼目昏花。

  3.羚角钩藤汤羚羊角、钩藤、生地、菊花、白芍、贝母、竹茹、茯神、生甘草,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4.甘菊汤菊花、金银花、甘草,用于疔疮肿毒。【按】药用菊花,主要有“黄菊花”(杭菊花)、“白菊花”(滁菊花)、“野菊花”三种。黄菊花产于浙江杭州的最好,所以又称杭菊花,它的功效偏于散风热,常用治风热感冒、头痛、目赤等症。白菊花产安徽滁县的最好,所以又称滁菊花,它的功效偏于平肝阳,常治肝阳上亢的头晕、目眩等症。野菊花的功效偏重于解毒,常用于疔疮肿毒;又能外敷疗疔疮。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