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扭子菜

  【出处】《贵州草药》

  【来源】为桔梗科植物扭子菜的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态】扭子菜,又名:异钟花。

  纤细匍匐状草本,长20~40厘米。茎绿色,纤细,径约2毫米,具纵棱,有分枝。3小叶聚生,有短柄,中间的叶片较大,柄亦较长;叶片卵形,长5~10毫米,宽4~9毫米,先端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有粗锯齿。花小,长约5毫米,腋生,无柄;萼5裂,裂片近三角形,复3裂,基部与子房贴生;花冠白色,或淡紫色,5裂,子房半下位。蒴果。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路旁潮湿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分布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微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止咳。

  【附方】①治咳嗽:扭子菜一两,煨水服。

  ②退高烧:扭子菜一把,煨水服。

  ③治白口疮或口匿:扭子菜适量,捣绒,兑淘米水,用棉花蘸水洗口腔。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