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竹茹Zhuru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本草经集注》

  为禾本科植物青杆竹、大头典竹或淡竹的茎的中间层。主产于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鲜茎,刮去外层青皮,然后将中间层刮成丝状,摊放阴干。生用、炒用或姜汁炙用。

  【性能】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应用】

  1.痰热、肺热咳嗽,痰热心烦不寐。竹茹甘寒性润,善清化热痰。治肺热咳嗽,痰黄稠者,常配瓜蒌、桑白皮等同用;治痰火内扰,胸闷痰多,心烦不寐者,常配枳实、半夏、茯苓,如温胆汤(《千金方》)。

  2.胃热呕吐、妊娠恶阻。本品能清热降逆止呕,为治热性呕逆之要药。常配黄连、黄芩、生姜等药用,如竹茹饮(《延年秘录》);若配人参、陈皮、生姜等,可治胃虚有热之呕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治胎热之恶阻呕逆,常配枇杷叶、陈皮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有凉血止血作用,可用于吐血、衄血、崩漏等。

  【用法用量】煎服,6~10g.生用清化痰热,姜汁炙用止呕。

  【古籍摘要】

  1.《名医别录》:“治呕恶,温气寒热,吐血,崩中,溢筋。”

  2.《医学入门》:“治虚烦不眠,伤寒劳复,阴筋肿缩腹痛,妊娠因惊心痛,小儿痫口噤,体热。”

  3.《本草汇言》:“竹茹,清热化痰,下气止呃之药也。如前古治肺热热甚,咳逆上气,呕哕寒热及血溢崩中诸证。此药甘寒而降,善除阳明一切火热痰气为疾,用之立安,如诸病非因胃热者勿用。”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