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野山楂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拼音名】Yě Shān Zhā

  【英文名】Nippon Hawthorn Fruit

  【别名】南山楂、小叶山楂、红果子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s Sieb. Et Zucc.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置沸水中略烫后干燥或直接干燥。

  【原形态】落叶灌木。枝密生,有细刺,幼枝有柔毛。叶倒卵形,长2~6cm,宽0.8~2.5cm,先端常3裂,基部狭楔形下延至柄,边缘有尖锐重锯齿。伞房花序,总花梗和花梗均有柔毛,花白色。梨果球形或梨形,红色或黄色,直径约1~2cm,宿萼较大,反折。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山坡或山地灌木丛中,主产江苏、浙江、云南、四川。

  【性状】果实较小,类球形,直径0.8~1.4cm,有的压成饼状。表面棕色至棕红色,并有细密皱纹,顶端凹陷,有花萼残迹,基部有果梗或已脱落。质硬,果肉薄,味微酸涩。

  【化学成份】含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咖啡酸、山楂酸(crataegolic acid)、齐菊果酸、槲皮素、金丝桃甙(hyperin)、表儿茶精(epicatechin)等。

  【性味】同山楂。

  【功能主治】同山楂。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