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大狗尾草

  【出处】《江西草药》

  【拼音名】Dà Gǒu Wěi Cǎo

  【别名】谷莠子(《华东禾本科植物志》),狗尾巴(《江西草药》)。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大狗尾草的全草或根。春、夏、秋三季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秆直立,高50~120厘米。叶线状披针形,长lO~40厘米,宽5~15毫米,无毛或上面有庞毛;叶鞘边缘常有细纤毛;叶舌退化为极短的纤毛,圆锥花序圆柱形。下垂,长5~15厘米,主轴有柔毛;小穗椭圆形,长约3毫米;刚毛通常绿色,长5~15毫米;第1颖广卵形,先端尖,有3脉;第2颖有5脉,成熟时第2花(谷粒)背部先端稍裸露而甚弓弯,退化小枝(芒状毛)与花序轴甚叉开。花果期7~lO月。

  【生境分布】生于荒野及山坡。分布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性味】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清热,消疳,杀虫止痒。

  【附方】①小儿疳积:大狗尾草三至七钱,猪肝二两。水炖,服汤食肝。

  ②风疹:大狗尾草穗7钱。水煎,甜酒少许对服。

  ③牙痛:大狗尾草根一两。水煎去渣,加入鸡蛋二个煮熟,服汤食蛋。(性味以下出《江西草药》)

  【摘录】《*辞典》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