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别录》
【来源】为芭蕉科植物甘蕉的根茎。全年可采。
【化学成份】根含酚类。
【性味】甘涩,寒。
①《别录》:“大寒。”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②《唐本草》:“味甘,寒,无毒。”
③厦门《新医疗法与中草药选编》:“甘涩,大寒。”
【归经】《得配本草》:“入足阳明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治热喘,血淋,热疖痈肿。
①《别录》:“主痈肿结热。”
②《唐本草》:“捣汁服,主产后血胀闷,敷肿,去热毒亦效。”
③《本草求原》:“治一切肿毒,发背欲死,血淋涩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捣汁。外用:捣汁涂或捣烂敷。
【注意】《得配本草》:“多服动冷气,胃弱脾弱,肿毒系阴分者禁用。”
【附方】 ①治麻疹肺热痰喘:鲜香蕉根二钱,马齿苋一两,六月霜八钱。合捣烂绞汁,炖微温,去沫内服。(《泉州本草》)
②预防白喉:鲜香蕉根一两,蟛蜞菊五钱。水煎服。
③治血淋:鲜香蕉根四两,旱莲草一两。水煎服。
④治热疖肿毒:鲜香蕉根捣烂,外敷患处。(②方以下出厦门《新医疗法与中草药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