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白苋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出处】《别录》

  【拼音名】 Bái Xiàn

  【别名】糠苋,细苋(《别录》),野苋、猪苋(《本草图经》),假苋菜(《广州植物志》),绿苋(《拉汉种子植物名称》)。

  【来源】为苋科植物皱果苋的全草或根。春、夏采收。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40~80厘米,全体无毛。茎直立,少分枝。叶卵形至卵状矩圆形,长2~9厘米,宽2.5~6厘米。先端圆钝而微缺,具小芒尖,基部近截形;叶柄长3~6厘米。花单性或杂性,密生,绿色;穗状花序腋生,或集成顶生圆锥花序;苞片及小苞片干膜质,披针形,小;萼片3,矩圆形或倒披针形;雄蕊3;柱头2~3。胞果扁球形,不裂,极皱缩,超出宿存萼片。种子褐色或黑色。花期6~7月。

  【生境分布】生田野间。分布我国南北各地。

  【化学成份】叶含维生素C35.1毫克%。

  【性味】

  甘淡,凉。

  ①《本草图经》:"大寒。"

  ②江西《草药手册》:"甘淡,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治疮肿,牙疳,虫咬。

  ①盂诜:"苋:补气,除热,通九窍。"

  ②《纲目》:"利大小肠。治初痢,滑胎。"

  ③江西《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利屎,止痛,明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煅研外擦。

  【附方】

  ①治疮肿:野苋、龙葵。煎水洗。

  ②治走马牙疳:野苋根煅存性,加冰片少许,研匀擦牙龈。

  ③治蛇咬伤:野苋全草,捣敷患处。(①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④治蜂虿螫伤:野苋,挼擦之。(姚僧坦《集验方》)

  【摘录】《辞典》

  白苋--《中华本草》

  【出处】出自《别录》。

  【拼音名】 Bái Xiàn

  【别名】细苋、糠苋、野苋、猪苋

  【来源】

  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皱果苋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aranthus viridis L.

  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均可采收全株或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直立草本,高40-80cm。根白色,较茎稍粗。茎少分枝,有条纹,细弱,淡绿色或绿紫色。单叶互生;叶柄长3-6cm;叶片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9cm,宽2.5-6cm,先端钝尖而微缺,基部宽楔形或近截形,两面光滑,上面常有一“V”字形白斑,叶脉下面明显。夏、秋季开淡黄绿色小花,单性或杂性,为腋生穗状花序,或集成大型稀疏的顶生圆锥花丛;花被3片,膜质;雄蕊3个,比花被片短。胞果圆形,扁平,不开裂,极皱缩,超出花被片。种子近球形,黑色有光泽,具环状边缘。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生于庭园、路边及开垦后被废弃的沙荒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及陕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主根圆锥形。全体紫红色或棕红色。茎长40-80cm,分枝较少。叶互生,叶片皱缩,展平后呈卵形至卵状矩圆形,长2-9cm,宽2.5-6cm,先端圆钝而微凹,具小芒尖,基部近楔形;叶柄长3-6cm。穗状花序腋生。胞果扁球形,不裂,极皱缩,超出宿存花被片。种子细小,褐色或黑色,略有光泽。气微,味谈。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